任务群视域下的跨学科整合习作教学研究——园区小学语文骨干共同体(1组)暨园区王平名师工作坊研修活动
园区小学语文骨干共同体(1组)暨园区王平名师工作坊研修活动
5月4日下午,园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共同体(1组)全体成员、王平名师工作坊全体成员、文萃小学全体语文教师齐聚园区文萃小学企鸿路校区,开展题为“任务群视域下的跨学科整合习作”的研修活动,园区小语教研员魏斯化老师、文萃小学校长凌红、副校长沈建琴等一百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研修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课例展示、主题讲座、精义论坛。基于四节习作课例,开展“任务群视域下的跨学科整合习作教学研究”。
一、课堂展示显风采
星海小学周航老师执教四年级习作课程《我的自画像》。周老师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设置了学生向新老师介绍自己的情境,指导学生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介绍自己,让学生有对象感、读者意识,实现“向外”介绍自己,“向内”认识一个全新的自己。
文萃小学冯璐老师执教二年级写话课程《神奇的问号》。冯老师将新体验作文的教学理念巧妙融进统编教材习作教学中,以生活体验为实践路径,现场创设“大泡泡”“小泡泡”真实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学用疑问词,巧妙学习把问题说清楚,从多个角度提问。借助课前绘制的思维导图,课堂上现场用方法尝试提出疑问,再对问题进行筛选,最后创编成有趣的小诗。课末科学老师在视频中解答了学生关于泡泡的其中一个小奥秘,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界的好奇心,助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金鸡湖学校马季梅老师执教二年级写话课程《神奇的帽子》。马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绘本《米莉的帽子变变变》,然后引导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思维,拿出课前制作的神奇帽子,从外形、颜色、装饰、功能四方面有条理地将自己的帽子表达清楚。学生在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中语言得到生长。
车坊实小董旭老师执教三年级写话课程《国宝大熊猫》。董老师引导学生介绍外形,整合资料和现场创作三个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体验活动学会整合信息介绍大熊猫。借助美术作品、微视频、范文等支架,引导学生在任务情境的驱动中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课堂上言语得到生长,思维得到发展。
四节习作观摩课例各有千秋,均围绕“任务群视域下的跨学科整合习作”这一主题,注重学科融合,向科学与美术、信息等学科借力,为习作教学赋能增效。
二、专家讲座导航向
特级教师许红琴开展了习作专题讲座《助推言语表达力生长》。讲座伊始,她围绕“生长是什么”,强调“学有生长”“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追求”。她说,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经历学校语文学习之后,“剩下来东西”“带得走的东西”“可再生的东西”。许特以提升“言语品质”为例,讲述了丰富学生言语经验、提升学生言语品质的方法路径:学习准确表达,学习具体表达,学习丰富多样表达,学习形象生动表达,学习幽默风趣表达,学习准确简洁表达,学习有态度有依据有条理表达;她对部编教材习作教学中的同类题材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进行细致解读,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做到目标明确,序列明晰;针对当下习作教学现状,许特建议老师们在习作教学中努力践行:习作当堂完成,重视习作讲评,关注习作与生活的链接,树立读者意识、发表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三、互动评课促成长
本环节,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许红琴老师和园区小语教研员、骨干共同体(1组)主持人魏斯化老师分别细致点评了四节精彩的课例,他们充分肯定了四节课例的研究价值,认为四节课教学内容聚焦,都是在任务之下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任务”指的是“学习目标”——“去哪里”,“活动”指的是“学习过程”——“干什么”。他们觉得老师们课堂教学的每个版块指向非常明确,借助思维导图、微视频等支架,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认为跨学科整合赋能学生的习作教学。同时也对四位老师提出了建议和期许。
执教老师和与会教师们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思维在碰撞中走向深入,理念在研讨中走向清晰。
活动最后,名师工作坊主持人王平老师作活动总结,她对苏州市小语教研员、特级教师许红琴老师和园区小语教研员魏斯化老师细致的指导表达真诚的谢意,对文萃小学校领导的支持表达感谢,对与会代表们的认真学习表达赞赏,她建议老师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习作教学继续投入热情探索和实践,在不断地研讨、反思中助推自我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园区小语人在专家、名师们的引领下定会继续研读习作新课标,深耕习作新课堂,探索习作新样态,开辟习作教学新天地。
一审一校:王平
二审二校:沈建琴
三审三校:魏斯化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